新型工业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
元描述: 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新型工业化,探讨如何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以及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引言: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未来工业发展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本文将深入解读全会精神,探讨如何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新型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
新型工业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头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强国梦的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列为重要内容,并提出了系列举措和目标,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工业发展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 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如何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1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是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推动数字化转型: 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降本增效。
- 绿色升级: 采用绿色技术,实现节能减排,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
- 标准引领: 加快先进标准供给,促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
1.2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优势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是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着重加强创新政策供给,推动强链延链补链,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
- 加强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 产业链整合: 推动优势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打造完整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
- 集群发展: 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3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是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关键。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加强行业指导和企业服务。
- 政策支持: 制定完善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 技术创新: 加强对新兴产业技术的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 规模化应用: 推动新兴产业技术和产品应用,加速产业化发展,打造新增长引擎。
1.4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孵化与加速政策体系。
- 探索新技术: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和标志性产品“揭榜挂帅”。
- 培育新企业: 发展壮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产融合作: 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基金的作用,深化产融合作,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发展的新引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的关键。
2.1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围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完成数字化改造。
- 场景应用: 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各个环节的应用。
- 数字园区: 力争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 数据赋能: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驱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2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人工智能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培育若干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
- 智能制造: 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打造100个应用场景、1000家标杆企业,推动智能制造应用落地。
- 智能产品: 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发展壮大机器人产业,推广智能化软件应用,促进消费终端向强智能升级。
- 数据安全: 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安全保障,确保数据安全和伦理道德。
2.3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提升中国数字经济竞争力的关键。
- 自主创新: 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先进计算、区块链等领域,强化自主创新,着力突破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技术和产品。
- 产业集群: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优势,提升数字经济整体竞争力。
- 生态构建: 培育造就一批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一批关键环节和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数字经济生态。
2.4 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通信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 基础设施: 持续推进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IPv6等规模部署和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 融合发展: 加快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
- 安全保障: 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增强车联网等新型融合领域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数字经济安全发展。
3. 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牢牢把握发展自主权
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运行的命脉,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牢牢把握发展自主权。
3.1 健全强化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优质资源,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 强链补链: 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链主企业和用户企业“双牵头”攻关模式,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
- 规模应用: 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促进创新产品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推动产业链良性发展。
- 技术攻关: 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3.2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关键。
- 创新平台: 构建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布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高新区改革: 指导国家高新区实施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科技服务业发展: 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保障。
3.3 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预案,做好应对措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 风险评估: 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上下游企业协同监测和应对能力,及时识别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
- 战略性资源保障: 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和产品保供,着力建设安全可控的原材料产业链,确保产业链安全可控。
- 产业备份: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运行。
3.4 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
鼓励转出地与承接地建立产值、收益、用地等指标的分享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 产业对接: 办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促进产业转移有序进行。
- 承接能力: 建设高质量承接载体,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 要素保障: 完善产业转移配套政策,为产业转移提供要素保障,促进产业转移顺利进行。
4. 强化助企扶企,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化助企扶企,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提升制造业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4.1 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发挥“小巨人”企业引领作用,协同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梯度培育: 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根据企业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服务。
- 产业集群: 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分级分类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集群优势。
- 人才培养: 加强对中小企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2 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 全覆盖: 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产品: 大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 转型服务: 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和资金问题。
4.3 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 服务平台: 建好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 赋能体系: 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 海外服务: 扎实建设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4.4 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的保障。
- 资金支持: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
- 金融支持: 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
- 人才引进: 完善引才育才留才机制,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各类人才,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常见问题解答
Q1: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有什么区别?
A: 新型工业化是指在数字经济时代,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服务化、融合化等为特征的现代化工业发展模式。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融合发展、人才培育等,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强的竞争力、更低的能耗和更小的污染。
Q2:发展新型工业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A: 发展新型工业化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它可以:
- 提升经济竞争力: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
- 改善民生福祉: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 实现强国梦: 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支撑。
Q3: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A: 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 政府: 完善政策扶持,提供资金支持,优化营商环境,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 企业: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注重品牌建设,增强竞争力。
- 社会: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Q4:如何才能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A: 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需要多管齐下:
- 科技创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产业协同: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产业链稳定性。
- 风险防控: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对措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
Q5:如何才能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A: 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需要:
- 数字化转型: 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降本增效。
- 数字赋能: 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 融合发展: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增长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Q6: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A: 应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需要:
- 前瞻布局: 积极探索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 技术创新: 加强对未来产业技术的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人才培养: 加强未来产业人才培养,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结论: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是实现强国梦的关键。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融合发展、人才培育等原则,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以及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相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新型工业化必将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