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报道,日前,法国巴黎上诉法院维持对法国制药巨头施维雅“严重欺诈罪”与“过失杀人罪”的判决,并对其处以总计超4.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6亿元的罚款。施维雅在一份声明中称,计划向最高法院上诉。

  该起案件可以追溯至1976年。彼时,施维雅推出一款名为美蒂拓(Mediator)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因具有抑制食欲的效果,也被普遍作为减肥药开出。销售33年后,因药物被曝可能引起心肺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导致数百人死亡,美蒂拓在2009年停售。

  2011年,法国受害者对施维雅提起诉讼。在经过大量调查后,调查人员指责这家制药公司多年来故意隐瞒美蒂拓带来的风险。2021年,施维雅被判“严重欺诈罪”与“过失杀人罪”成立,被处以罚款270万欧元。当时施维雅方面辨称,“公司直到2009年才知道美蒂拓带给消费者的危险,而且从未宣称美蒂拓是减肥药。”

  美蒂拓被滥用作减肥药的事件未完待续,但这也给我国当下司美格鲁肽等糖尿病药物超适应症用于减肥的“潮流”敲响警钟。在这背后不仅是被“A4腰、纸片人、马甲线”等裹挟的求“美”者,也不乏追求市场利益、以身犯险的企业。

  北京大健康法商团队负责人邓勇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我国法律对药物超适应症应用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根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才能上市销售,其适应症和使用范围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和审批。如果药品未经批准或者超出批准范围使用,都属于违法行为。”

  减重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挑战性的话题。随着最初为糖尿病开发的GLP-1,成为减重新疗法,新的临床价值也不断被发现,《科学》(Science)杂志在日前将GLP-1药物评选为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国内外药企也在竞速推动相关减肥药物上市。

  减肥需求庞大,降糖药被“滥用”

  近两年来,随着“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等GLP-1产品爆火,无糖尿病的肥胖患者,甚至未被诊断为肥胖、超重的群体,滥用降糖药于减重的情况日益严重。

  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新型降糖、减重药物,通过模拟肠道L细胞分泌激素GLP-1的生理作用而起效,其适用症由糖尿病扩大至肥胖症,全球市场于2005年首次批准用于糖尿病,2014年,诺和诺德研发的利拉鲁肽成为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基于GLP-1的减肥药。

  2021年,FDA再次批准诺和诺德研发的第二代GLP-1类似物司美格鲁肽(Wegovy)用于患有肥胖或超重且至少有一种体重相关疾病(如高血压或胆固醇或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的慢性病管理。该药物在2021年4月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司美格鲁肽尚未在我国获批减重适应症,但不乏消费者自行购买产品用于减重。通过电商平台,21世纪经济报道搜索到该款产品规格为1.34mg*1.5ml的售价在550元左右;规格为1.34mg*3ml的售价在800元左右。电商平台界面显示购买司美格鲁肽,需要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提供医生开具的处方,但线上平台问诊流程简单,处方形同虚设。在相关产品评价界面,消费者纷纷分享体重变化的记录。

  邓勇教授指出,药物超适应症应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不仅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可能对整个医疗行业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药物超适应症应用的监管,加强药品审批和监督力度,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医生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品,避免出现超适应症使用的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向多位临床医生了解到,司美格鲁肽在中国主要用作降糖药。如果临床上超适应证使用,主要是针对未患糖尿病,但肥胖且合并并发症的患者,需要得到医院批准、医生指导使用和定期随访。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FDA在2021年7月至9月的不良事件报告中披露,利拉鲁肽等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造成胆囊相关疾病。司美格鲁肽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包括饱腹感、厌食、恶心、呕吐、腹泄、便秘等。由此可见,药物超适应症使用需谨慎,未就医盲目注射“减肥针”是不妥当的。

  下一个减重适应症将花落谁家?

  根据World Obesity2020年数据显示,全球超重及肥胖率(BMI≥25)合计约52%,预计2030年全球超重及肥胖人数达35亿人。Frost&Sullivan预计2030年全球减重药市场规模达115亿美元。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按照绝对人口数计算,全国已有6亿人超重或肥胖。其中,我国的成人中已经有超过1/2的人超重或肥胖,19%的6-17岁儿童和青少年、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Frost&Sullivan预计2030年中国减重药市场规模达149亿人民币。

  聚焦国内,目前已有三款减肥药物上市。其中,首款减肥药奥利司他这一款药于2001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2007年被批准为减肥非处方药。今年7月,两款国产GLP-1减肥药先后上市,包括华东医药旗下利拉鲁肽注射液和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

  对于减肥市场,GLP-1无疑是目前一颗确定且闪耀的“明珠”。从诺和诺德两款GLP-1药物贡献的收入也得以窥见。11月2日,诺和诺德公告2023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司美格鲁肽前三季度营收1002.22亿丹麦克朗(约142亿美元),同比大增86%。

  其中,司美格鲁肽注射用降糖药(Ozempic)收入656.53亿丹麦克朗(约93.23亿美元)、司美格鲁肽口服降糖药(Rybelsus)收入128.4亿丹麦克朗(约18.23亿美元)、司美格鲁肽注射用减重药(Wegovy)收入217.29亿丹麦克朗(约30.86亿美元);利拉鲁肽合计收入86.74亿丹麦克朗(约12.32亿美元)。

  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在逐步上升,财报显示,诺和诺德在中国区域第三季度的收入达132.69亿丹麦克朗(19.27亿美元),同比增长3%。诺和诺德方面表示,GLP-1产品在大中国区整体糖尿病领域处方量份额从12个月前的2.0%上升至3.3%,GLP-1产品在中国市场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占据销售额市场份额的74.6%。

  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不少企业竞相布局。根据机构发布的研报,截至2023年8月,共有106个GLP-1类减肥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中国企业有43个,占比约40%。另有10余家中国企业研发的药物处于临床Ⅲ期阶段,涉及信达生物、派格生物、信立泰等企业。

  提前获批适应症上市意味着有机会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下一个减重适应症将花落谁家,尚待时间验证。但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面对巨大的市场,已有企业涉险扩大销售范围。

  华东医药官方微信公众号日前发布声明函显示,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与杭州诚泽医药于今年12月签署了关于利拉鲁肽特定市场推广服务协议。而诚泽医药违反协议约定,未经许可在苏州、杭州等地以“华东医药”名义违规开展协议产品的市场宣传和产品推广活动。

  “诚泽医药未经许可在合同约定地外的地区进行市场宣传和产品推广行为,对研发药企、消费者/患者权益、市场的影响是负面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合同约定,也可能引发市场混乱和竞争不公。同时,这种行为也可能误导消费者和患者,影响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邓勇教授强调,“应该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和患者的合法权益。”